menu

行为结构

〔释义〕 行为结构,是报告文学结构类型之一。这类结构的报告文学是以人物的行为为其结构特征的。它没有具体的中心事件作为全篇的基础,而是在一种意念的支配下,按许多并不贯串全篇的小事件的性质归类,表现人物各方面的行为;由许多行为,组合起来完成全篇。

这种结构,大多用小标题或“一、二、三、四”序玛及其符号隔开每类行为。至于小标题,可以由作者归纳,说明一类行为的内容、性质,也可以用主人公或其他人物的语言,表明每一类行为的意义,但都要精炼、醒目、感人。

在运用这种结构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没有中心事件就写到哪里算哪里。结构的核心,应该是在表现人物最重要的行为上面。

〔示例〕 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作品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在小标题“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下面,写了焦裕禄为改变兰考的贫苦面貌夜不成眠,找县委其他成员谈心,召开干部会议。第二部分,作者在小标题“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下面,写了焦裕禄带病查风口,探流沙,在洪水激流和“白帐子”猛雨中调查研究,搜集改变风沙盐碱地的第一手资料。第三部分,作者在小标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下面,写了焦裕禄联系实际学习毛泽东著作,运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的论述,将抗灾斗争中的先进生产队树为全县学习的榜样。第四部分,作者在小标题“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下面,写了焦裕禄在暴风雪中访贫问苦,发放救济粮款。第五部分,作者在小标题“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下面,写了焦裕禄关心爱护干部,对自己的家属要求严格,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第六部分,作者在小标题“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下面,写了焦裕禄忍受晚期肝癌的痛苦折磨,坚持工作,直到不得已而住进医院。第七部分,作者在小标题“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下面,写了焦裕禄在弥留之际,仍然关心着治好兰考的沙丘。第八部分,作者在小标题“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下面,写了人民对焦裕禄的深切怀念以及在他的精神鼓舞下,兰考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改变。

〔简析〕 作者截取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中一个个闪光的片断,按照它们的性质归类,形成焦裕禄多方面的行为表现并构成全篇作品结构的基础。

作品通过对焦裕禄行为多方面的描述,表现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事迹,展示了焦裕禄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成长道路,刻画了焦裕禄坚强、谦逊、无私、无畏、踏实、勤恳、忠诚等性格特征。由于作者对所用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开掘,因此,在描写焦裕禄的模范行为时,不仅让读者看到他做什么,怎样做,而且更让读者看到他为什么这样做,努力揭示出他的思想行为的动因,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具有深层次的典型意义。读者正是从焦裕禄感人的思想行为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