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推断法

〔释义〕 推断,即推测断定。报告文学需要真实,作者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活动的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飞越时间和超越空间地去亲历那些过去了的历史场面,不可能目睹那些已经消逝的人物画廊,这时便需要在真实性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合乎情理的推断,以扩充、填补素材的不足,这种方法便称为推断法。

例如,柯岩写《船长》之前,并没有到过汉堡,也没有到过伦敦,但作者借助于各种资料,利用推断法,使有关汉堡、伦敦的描写真切感人,以至曾经到过汉堡、伦敦的人看后,也认为作者一定是去过这两个地方。正像理由同志所说的那样:这种推断“是对真实情景的揆情度理”(理由《她有多少孩子·后记》)。需要注意的是,推断必须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并且要合情合理,不能随意为之。

〔示例〕 魏钢焰:《忆铁人》中的一段

……朦胧觉得,铁人已站在身边,他还是披着那件老羊皮大衣,眯缝起笑眼望着我,用手指敲敲纸说:“老兄啊,不能过来是铁人,过去是王进喜。党呢?大庆呢?那么多的工人、老黄牛、小老虎呢?”我辩解说:“没有一句是孤单地写你呀!写你就是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威力,写党的力量基础和英明领导,写全国和大庆的广大战士嘛!”他撇撇嘴,摇摇头,幽默地说:“你说的倒有模是样的。不错,你是歌唱了党和群众,写了大庆,我举双手赞成。可是你看这儿,什么‘光辉’啦,‘高峰’啦,‘最前列’啦……老兄呵,别忘了,我倒底儿还是钻工嘛!我才刚刚拉上套绳,还要再拽几十年犁,再斗它十回合嘞!我坐在‘高峰’上干什么?歇凉么?他们哪天不咒我垮掉,不盼我躺下!躺下!我忙着哩,还顾不上!”他爽朗地笑了起来。我心中一阵痛楚,薄雾模糊了我的眼睛……

〔简析〕 这是一段富有浪漫色彩的“特写镜头”。作者在《忆铁人》的结尾部分,写了去世已久的王进喜同志评价这篇文章的情景。

这一幻想的图景是作者在分析、研究、把握住王进喜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合理想象的推断方式构成的传神之笔。它把王进喜同志豪爽的个性与动作、谦虚的精神、生动的语言和笑貌,都高度集中地表现出来了。这虽是幻想的图景,但毫无失实之感,以至与王进喜同志共过事的人也说:“这才是我们熟悉的王进喜哩!”

一篇作品,如果写得太实,没有一点虚笔,没有一点生发和引申,就会缺乏艺术的感染力。《忆铁人》没有拘泥于具体的人和事的报道,而是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笔墨来塑造人物形象。读完这个合理想象的结尾之后,王进喜形神兼备的感人形象便自然而然地屹立在读者面前。因此,在报告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合理想象而产生的内容,不但无害了真实,反而会使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得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