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联想法

〔释义〕 由某种表象引发另一种表象,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称联想。通过联想方法达意抒情称联想法。运用联想法可以大大地扩展文章内容和意境。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也经常使用联想法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应当认识到,联想在写作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没有联想,很难唤起回忆,很难进行分析、鉴别、比较,很难触发灵感,很难展开想象。报告文学创作中也时刻离不开联想。

联想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和大脑的联结功能在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它的生理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按照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不同方式,联想又可以区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等。报告文学在运用联想法时,可以根据不同题材和不同内容,有选择地任意选用其中的某种。

运用联想法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作者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为出发点。联想要有理、有序、有节,切忌信马由缰、生拉硬扯。报告文学创作的实践证明,生活储备和知识积累越是坚实深厚的作家,运用联想法构成的想象越是栩栩如生。

〔示例〕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中的一段

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上,吃力地迈动步伐。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餐霜饮雪,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气喘不已;汗如雨下。时常感到他支持不下去了。但他还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艰苦卓绝!多少次上去了摔下来。就是铁鞋,也早该踏破了。……不知多少次发生了可怕的滑坠!几乎粉身碎骨。他无法统计他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一次;前进一步。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由失败堆垒而成。他越过了雪线,到达了雪峰和现代冰川,更感缺氧的严重了。多少次坚冰封山,多少次雪崩掩埋!他就像那些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英雄登山运动员,爬呵,爬呵,爬呵!……

〔简析〕 作者在描写陈景润艰苦奋斗,废寝忘食,锲而不舍,忍着病痛,一心一意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事迹时,就是通过运用“类似联想法”组成画面来表现的。

类似联想是联想方式的一种,是由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因而展开的联想。比如,由纯洁这个共同点,可以把白雪与人的高尚情操联系起来;由冲破固有的秩序这一共同点,可以把思想解放与冰河解冻联系起来。类似联想是比喻、拟人、拟物、象征的心理基础,可以用来把抽象的思想与情绪具象化,使概念的变具体,呆板的变活泼,艰深的变浅显。

《哥德巴赫猜想》所运用的类似联想法,是以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形象。作者写陈景润向数学高峰攀登,联想到登山运动员的攀登情景。用可见的登山运动这一视觉形象,来再现陈景润在数学领域奋力拼搏的动人场面,从而显示出人物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可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