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典型性分寸

〔释义〕 典型性分寸是报告文学在选择题材以及创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都要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塑造出个性鲜明的能反映出社会本质和时代精神的典型形象。但是,报告文学中的“典型”和“典型性”又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例如,与小说相比,报告文学中的典型不同于小说中依靠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艺术典型;不能像小说那样,可以根据生活原形,进行拼凑、杂取、虚构,通过综合、集中和概括,提炼出高于生活的具有更多典型意义的典型来。小说的典型性程度没有一定的限度,而报告文学却要受真人真事的限制,在典型性程度上需要掌握分寸,不能失度。

在具体掌握报告文学典型性分寸时,首先要把握在选择题材、选取人物的环节上。要注意选择生活中那些本身即具有独立完整的社会典型意义的题材和选取那些本身即具有相对典型性的人物,并且在采访中尽可能择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和细节。其次要把握在构思和行文的一系列过程中。报告文学发展到今天,除虚构以外,几乎把所有的文学艺术技巧,包括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电影、美术等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特有的表现手法都引进和移植了进来。因此,当作者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对所用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并且在典型形象中融进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布局谋篇时,要注意掌握艺术的分寸问题。不可对所写的典型过分渲染、任意拔高以至于失真失实,造成不良效果。

总之,报告文学的典型性分寸应特别体现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生活规律与艺术规律相统一的契合点上,反映在艺术创造的关节点上。如秦牧所说:这情形很像烧开水,98度、99度,水都没沸,再加一度,水就突然沸腾起来了。报告文学的典型性就是在严格真实的基础上,再加上这艺术的“一度”而形成的。

〔示例〕 李延国:《在这片国土上》

……

……就连孩子们手里拿的冰棍也是又宽又厚,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大的冰棍。这样一个现代化而富于艺术感的城市,却制作出如此粗笨的冰棍,我仿佛看到那冰棍上写着一个大字:渴!

天津,干渴的城!最困难的时候,天津人民曾喝过国家规定不能饮用的“回用水”,其中含氯化物250毫克到1500毫克,有时候,连这样的水也要定量!坚忍乐观的天津人民,喝着这样的苦水咸水,每年为社会主义祖国创造着200亿元的产值;天津的歌唱家们喝着这样的苦水咸水,把优美的歌声给了我们的时代!

啊,那排成长队的水桶,那沉淀的豆浆和牛奶,那死气沉沉的厂房,那冒烟的大地,那一双双焦渴的目光!……

……

而今,清清的滦河水已经按着引滦人的意志,长驱五百里,滚滚流向天津,用它的力量去推动旋转的机床,用它的清甜去冲沏芬芳的“龙井”,用它的甘洌去滋润音乐家嘹亮的歌喉,用它的圣洁去沐浴新生的婴儿,以它的宏伟和磅礴,载入中华民族的水利史!

这一切发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弹指一挥间!滔滔的滦水,你是一首流动的歌,全世界都在聆听你的音韵。你在歌唱着什么?

……

我在这五百里国土上跋涉、寻觅、思索、捕捉那协奏曲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简析〕 作者在报道滦河水流经五百里,解决了天津的供水问题时,先以深沉的笔调写了“天津,干渴的城”,而后又以满怀喜悦的心情赞美了今天的滦河水。这种描写充分调动了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格,同时又很好地把握了典型性分寸,使描写、比喻、夸张、想象、渲染都做到适度而自然。

作者以文学的语言,把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染上浓厚的感情色彩,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怀,或咏叹,以蓬勃的激情感动读者,把读者的思绪带向辽阔的视野,带向生活的深处,引起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联想与美的情思。我们仿佛真的跟随作者的脚步到了他所写的境界,感受至深,振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