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针对性角度是指报告文学作家在选择题材时的着眼点。不同的题材,必然有不同针对性的表现角度。即便是同一题材,由于各个作者确立的主题不尽相同,选取的材料各有侧重,也自然会有不尽相同的针对性角度。高明的作者,应当从人们屡见不鲜的生活现象里,找到自己观察生活和反映生括的特殊角度,使作品能反映出作家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比如,同样写中年人的生活,理由的《中年颂》在于歌颂支撑着社会主义大厦的中年一代的精神面貌;陈祖芬的《最佳年龄》则在干呼吁社会关心中年一代的生活、工作、境遇,让他们在这个最佳年龄中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再如,同样是反映北京朝阳工读学校的校长王胜川的动人事迹,理由的《请爱他》告诉人们,那些失足青年是可以挽救教育的,动员人们都来做“通向共产主义道德路途中的伟大的清道夫”;而柯岩的《特邀代表》,则重在体现党对失足青少年寄予的深切厚望。两位作家写的题材基本相同,但由于针对性角度不同,故分别写出了主题不同的作品。
针对性角度不同,还会使作家在同一题材下写出风格迥异的作品来。如徐迟和黄钢两作家都撰写了表现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事迹的报告文学,徐迟的《地质之光》情景交融,描写细腻,字里行间跳跃着作者炽热的感情,而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却注重白描,叙述冷静,把对人物的感情含蓄在字里行间。
〔示例〕 乔迈:《三门李轶闻》
作品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980年早春时节我国东北农村的一个生产队里。该生产队党小组五名党员在农村实行责任制、群众自愿结合作业组时,被群众“孤立”起来,“抛弃”了。本来,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应该是鱼和水、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党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护党。可是,“三门李”的这个划分作业组的夜晚,一切似乎都颠倒了。是群众无情,还是这几个党员失义?几个被抛弃的布尔什维克,不是没有人闪过“阶级斗争新动向”的念头。然而,时代毕竟前进了。他们意识到:这些年来,确实是失去了先进性,脱离了群众,辜负了群众。羞愧之余,他们觉悟过来,成立了“党组”,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分组不分心,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并以苦干夺得了高产,用汗水、胸襟和觉悟重新恢复了自己作为党员的形象,重新恢复了党在农村的威信。
〔简析〕 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个矛盾尖锐、令人悲喜交加的“风波篇”题材,但选取什么样的角度才能既反映严峻的事实,并且又从整体上把握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呢?作者经过深入挖掘题材和严肃的思考,找到了这样的表现深刻主题的针对性角度:即我们党的肌体里有着足以战胜自身错误的健康力量,部分党员脱离群众而被群众抛弃,是令人痛心的;而他们敢于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行动又是令人振奋的。正是这两部分的结合,构成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改正错误,继续带领人们前进的正气歌。作者正是从这个针对性角度里,深化了主题思想,反映了党风的根本整顿和扭转已经势在必行,指出了共产党人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位置,使发生在小小“三门李”的普通农村、普通党员身上的事情有了更大更深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