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阐发生活中深刻哲理的语言,生动、准确、凝炼,富于哲学色彩。它启发读者的想象,引导读者把一般的生活现象提到应有的哲学高度、政治思想的高度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
富于哲理的语言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索所得出的结论。它是朴素的又是千锤百炼的、睿智的、言简意赅的。文学作品中阐发哲理的语言是哲理与鲜明形象的结合,哲理与深沉感情的交融。
格言、警句和某些饱含生活体验的俗语、成语、谚语,具有哲理美。运用得当,可以突出地体现主题思想,并且在作品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与贾雨村谈及贾府状况的一席话颇富哲理;
……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作者笔下冷子兴这段议论是《红楼梦》全书的点睛之笔。冷子兴先以“百尺大虫死而不僵”的成语恰切概括了贾府的现状后又着重分析了贾府的经济实力:“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一副旁观者严冷的口吻却又隐隐流露些许挽歌式的惋惜之情。以上两句话所概括的外盛与内衰,假象与本质的矛盾,正反映了事物处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时的普遍规律,它不仅揭示了贾府外强中干,已露衰败征兆的基本特点,而且也概括了十八世纪整个清代社会的基本状况:虽处康乾盛世却已显现衰败之端倪。这里曹雪芹借冷子兴寓有深刻哲理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整整一个时代,精警而深邃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