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运动叫做流动。
司空图《诗品》描摹流动的风格是“若纳水輨,如转丸珠”。时间的流逝,时空的转换、山水景物的变化,人的离合聚散,意识流动,感情波澜等用抑扬的音调,回环曲折的旋律,跌宕起伏的或迅捷或舒缓的节奏表现出来,必然形成流动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动态美。
语言的快速、慢速,或变速流动是和客观事物的流转、主观感情的变化相一致的。
唐代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就具有语言的流动美:“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写诗人满怀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的。在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期盼、眷恋不舍、波动起伏的感情和意念的驱动下,“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和山月、江水等各不相干的孤立物象,活跃、飞动起来,形成一派流动的意象的波涛。“峨眉”等五个带有浓厚蜀地景物色彩或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流畅地交待了诗人出蜀“流动”的行踪。“入”、“发”、“向”、“下”等动词写出了旅途中时间、空间的转换,形成快速持续的飞动。那自“平羌”朝着“三峡”急速飞驰的一叶轻舟;那半轮倒映水中,随波游荡,伴随诗人远行的“峨眉山月”,那清澈见底,洒满银浑,“万里送行舟”的故乡的江水,无不具有飘逸飞动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