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骈散结合,长短句相同;诗歌中长短不一的句子,错落有致的分行和排列方法,形成参差形态,给人以变化灵活,多层次多方位的美感。
战国的楚辞,后来的杂言歌行,号称“长短句”的词,现代当代的自由体诗都讲究参差不一的诗行排列,古代的“宝塔诗”,当代的“阶梯诗”运用参差有序的诗行造成了别致的美。
语言文字的参差排列增强了散文特别是诗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构成了诗歌的建筑美。
贺敬之在其著名的政治抒情诗《十年颂歌》的诗行排列上借鉴了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亦称楼梯式)把诗的形态的参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请看其中的一节诗:
今天:
在北京的
一棵高大的
松树下。
我又一次的
拥抱着
一位
飘洋过海而来的
国际友人。
他的脚
穿着一双
中国的布鞋,
汗水滚滚的大手
把我
搂抱得
紧紧:
“我永远羡慕——
你
一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
啊!我亲爱的共和国!
你使我
多么地
幸福呵!
热情的
波涛,
爱情的
绿荫——
怎么能不
充满
我的心?
……
这种诗行排列,不仅表现了诗人激越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波涛”,造成了全诗热烈、昂扬的节奏,而且在形态上给人一种新奇怪异的美感享受,这是整齐、工整的诗行排列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