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诗人为了表现浓烈而深厚的思想感情,绚丽而多采的现实生活,往往注重对语言形式的修饰:运用和谐悦耳的韵律和节奏,富丽丰赡的词藻,精当的句式和章法,饰语言以“浓妆”“重采”,给予读者一种错采缕金的华丽美——装饰美。
如果语言形式的华丽淹没了作品的内容,冲淡了思想感情而造成“喧宾夺主”;或是华丽的形式掩盖了苍白、空虚的内容而形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就堕入了雕琢和堆砌的唯美主义,不能给人以美感。
三国时期,曹植《洛神赋》给人以装饰美,请看下面描绘洛神的一段文字: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上面这段文字写美丽的女神——洛神超凡脱俗的美丽的容貌、体态、动作,耀人的光采,婉转的情思,矜持的态度。这里不仅设色鲜艳还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用比喻和描写相结合,写出了各种动作,写出了情意的缠绵。工丽的对偶,整齐、对称的句式,柔婉的韵律和节奏构成了装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