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闲笔不闲

“闲笔”,一般是指文章作品中没有什么用处的、可有可无的点缀、穿插性文字;“不闲”,则是说这些文字有其用场,能发挥作用。“闲笔不闲”作为写作的一种辩证艺术,就是把“闲”与“不闲”这两个矛盾对立的方面统一起来,使这些文字看似“闲笔”,实际大有用场。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记述的是作者受教于藤野先生的一段往事,但文章开篇却用两段文字描述了一些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和中国留学生会馆的乌烟瘴气景象,似乎与所写的主要内容无关,但仔细玩味,这些“闲笔”实属“不闲”,其作用有二:一是交代了作者为什么离开东京而到仙台,为认识藤野先生做了铺垫;二是与藤野先生关心中国留学生,在教学中认真、严格、诲人不倦的精神形成对照,烘托了藤野先生的精神。设想,如果没有这两段看似“闲笔”的文字,也能写出藤野先生的为人和精神,但效果就不会有这样强烈、感人。

要想使“闲笔”不闲,关键是缜密构思,精心安排,在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中,让每一段文字,甚至每一个文字,都成为表达主旨,构成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其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