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歧义包袱

〔释义〕 利用语言的歧义现象组织成的包袱叫歧义包袱。

歧义是语言中特殊的现象。一个句子在一般情况下只表示一个明确的意义,而歧义则是一个句子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这种句子在语法上称作歧义句。例如“我去上课”,既可理解为“我去听课”,也可理解为“我去讲课”。

造成歧义句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同音词造成的,有的是多义词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标点和语音停顿的位置不同造成的等等。

歧义包袱,就是利用歧义句可作多种解释的特点来组织包袱。运用得好,则妙趣横生;运用的不好,也会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

〔示例〕 张乃勤等:(相声)《孤独一支》

……

乙 好啊!你给我算一算!

甲 你看我写十个字:“父母双双不能克丧一位”,就知道你父母在不在?

乙 我父母全在世呢?

甲 看!算对啦吧!“父母双双,不能克丧一位”,证明老两口子都活着呢。

乙 我方才说玩笑呢,我只剩母亲活着呢。

甲 你说准啦?光剩母亲啦?

乙 说准啦。

甲 你看见啦没有?“父母双双不能,克丧一位”。剩下一位。

乙 先生!你算了半天——

甲 对啦!

乙 没对!

甲 怎么不对呢?

乙 我父亲、母亲都死啦。

甲 都死啦!这回你可说准啦?

乙 准!都死啦!

甲 你看我算的还是对呀!写的明白:“父母双双不能克丧一位”,若克就不能克一位,两口子都让你克死啦!

乙 闹了半天都在这个“不能”这儿呢。这真是欺骗人的。

……

〔简析〕 算命先生的骗术很多,利用歧义句作多种解释是其中的一种。相声所揭露的是由于不加标点,改变语音停顿所造成的歧义。正如“孩子找不到妈妈很着急”一样,既可以理解为“孩子找不到妈妈,很着急”,也可以理解为“孩子找不到,妈妈很着急”。“父母双双不能克丧一位”也是如此。“甲”在读这个句子时,既不加重音,也不带语音停顿,然后针对“乙”所说的内容,临时变换语音停顿的位置,以表达他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奥妙就在这里,并不像“乙”所说的“都在这个‘不能’”上。只是由于改变了语音停顿的位置,而使“不能”所指的对象也有所改变罢了。

算命先生的骗术确实很巧,相声演员揭露的也很妙。观众就在这“巧”与“妙”中获得了乐趣,受到了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