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谐音包袱

〔释义〕 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现象制造的包袱叫谐音包袱。

汉语中的同音词相当多,近音词更是无法统计,由于同音、近音而出现的对词义或语义的误解,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它们都为“谐音包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活素材。

作为相声艺术的一种技法,“谐音包袱”不能只满足于抓哏取乐,制造笑料,而应当在产生喜剧效果的同时,又能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活动。

〔示例〕 刘宝瑞口述:(相声)《韩复榘讲演》

……

甲 讲演这天,韩复集坐着小汽车,直奔山东省的齐鲁大学。

乙 噢!在齐鲁大学讲演。

甲 车到校门口,糟了。

乙 怎么回事?

甲 他去讲演门口得有站岗的呀!这站岗的六点钟上的班,十一点半了,韩复榘还没到呐!站岗的是又困又饿,靠着墙睡着了。韩复榘汽车到了正看见,过去就给站岗的一个嘴巴:“叫你站岗跑到这睡觉来了,真他妈的‘玉不琢不成器’!”

乙 他还撰一句。

甲 这当兵的马上给韩复榘跪下了:“是!我永远记住韩主席的这句话。”“你光记住不行啊!‘玉不琢不成器’你知道怎么讲呀?”“不是我这睡觉,您要遇不着就不生气嘛!”

乙 啊!

甲 “这小子有两下子,对呀!睡觉要遇不着就不生气了。好小子,别屈了材,起来,弄个连长当呗!”他给升连长了。

乙 这叫什么事?

……

〔简析〕 韩复榘是旧中国时的军阀,曾在当时的山东省当主席。他没文化,少知识,却专横跋扈,滥用职权,办了许多错事,闹了许多笑话。这段相声就是以他的事情为题材编写的。

韩复榘是山东口音,他说“玉不琢不成器”听起来很像“遇不着不生气”。当兵的误解了,没想到却受到韩复榘的赞赏,因祸得福“升连长了”。

谐音误解是个笑话,因误解而升连长又是个笑话。既表现了韩复榘的愚昧无知,也反映出他的刁横乱为。

这种谐音包袱在这个段子中还有几处,如韩复榘把孙中山先生遗嘱里“革命尚未成功”中的“尚未”理解为“上尉”,把“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中的“余致力”当成一个人的名字,叫“于之力”等。这些谐音包袱,不仅有着强烈的喜剧效果,而且人物性格也刻画得极为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