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矛盾包袱

〔释义〕 通过人物的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等自相矛盾的现象组成的包袱叫矛盾包袱。

自相矛盾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不是所有的这种现象都能用来组成包袱。作为相声的包袱,除了引人发笑外,还应当做到:第一,刻画人物,通过自相矛盾把人物的性格、表里不一的特征显示出来。第二,揭示心理。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利用人物的自相矛盾现象加以外化,使观众看得更清楚,了解得更深刻。这两点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刻画人物往往离不开心理的揭示。揭示心理活动为的是表现人物性格。其目的都是让观众对人物有深刻的印象和认识。

〔示例〕 侯宝林:(相声)《一贯道》

……

甲 老太太把这份烧了以后,又到纸店买一份儿新的,很尊敬地抱着,碰见一个街坊小伙子,……谁见着老太太都要说句话儿。

乙 那当然啦。

甲 “大娘,出门儿啦!哈……买佛像啦。”这不是好话吗?

乙 是呀。

甲 老太太不愿意啦。

乙 怎么?

甲 “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像,能说买吗?这得说请。”

乙 啊!

甲 “,大娘,我不懂,您这佛像多少钱请的?”“嗐,就他妈这么个玩艺儿要八千块(八角)!”

乙 怎么骂上啦?

甲 老太太一心疼钱,她也骂上啦!

乙 看起来老太太信佛也是假的。

〔简析〕 一年一度的腊月二十三“祭灶”,三十晚上“迎灶”,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习俗;买佛像不能说“买”,要说“请”,这是老辈的规矩,以表示对“灶王爷”的尊敬。老太太不仅自己“早晚三炷香”供奉灶王爷,而且还批评不说“请”而说“买”的年轻人“说话没规矩”。可见其“虔诚”之至。然而一提到价格,老太太心疼钱了,立刻吐出了“真言”,“就他妈这么个玩艺儿要八千块”。非旦顾不上说“请”了,就连“佛像”也变成了“玩艺儿”,还外加个“他妈的”。老太太这种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的表现,把她那虚伪的“虔诚”、真实的心理,都形象地揭示给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