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正包袱

〔释义〕 按着先铺后抖的方法组织成的各种包袱叫正包袱。

“先铺后抖”是“先铺垫,后抖包袱”的紧缩说法。它体现了组织包袱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包袱离不开铺垫,铺垫得越充分,包袱“抖”得越响,艺术效果越好。所以说,铺垫是为抖包袱做准备,创造条件,而抖包袱则是铺垫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只“铺”不“抖”失去了“铺”的意义,只“抖”不“铺”形不成包袱。

〔示例〕 杨海荃传授,杨振华整理:(相声)《梦中婚》

甲:我发现这么一种人,见钱眼开,爱财如命。

乙:那是财迷。

甲:在这个世界上他什么也不认识,就认识钱。

乙:财迷心窍。

甲:恨不得管钱叫祖宗。

乙:一分钱都能攥出水来。

甲:我最烦这路人。

乙:这么说您不爱钱?

甲:……反正还是多点好。

乙:好嘛,和他们一样!

……

〔简析〕 甲对他所发现的“那种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贬斥,什么“见钱眼开,爱财如命”,什么“他什么人也不认识,就认识钱”,什么“管钱叫祖宗”等等。看来他对“财迷心窍”的人真是厌烦到了极点。在听众的心目中甲绝不是那种把“一分钱攥出水来”、“见钱眼开”的人。不然乙怎么会问:“这么说您不爱钱?”这就是“铺垫”,通过铺垫给观众造成一个甲“不爱财”的错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错觉,当甲说出了“……反正还是多点好。”听众才会因感到意外而发笑。甲的这句话就是“抖包袱”。用这种“先铺后抖”的方式制造出来的包袱就是“正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