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写议论文章,一般要求简明扼要,忌重复罗嗦。但是,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同一个意思,却有意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述,这就叫反复申说。
反复中说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连续反复申说,即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作接连复说;二是间隔反复申说,即把相同的词语和句子,隔离开来使用。
反复申说有多种目的,有的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突出内容重点,加深读者印象;有的为了抒发强烈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鼓动性;有的为了显示行文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条理性,等。运用时,要根据不同目的,准确恰当,不宜滥用。
〔示例一〕 鲁迅:《中国人的生命圈》
……
“边疆”上是飞机抛炸弹。据日本报,说是在剿灭“兵匪”;据中国报,说是屠戮了人民,村落市廛,一片瓦砾。“腹地”里也是飞机抛炸弹。据上海报,说是在剿灭“共匪”,他们被炸得一塌糊涂;“共匪”的报上怎么说呢,我们可不知道。但总而言之,边疆上是炸、炸、炸;腹地里也是炸、炸、炸。虽然是一面别人炸,一面自己炸,炸手不同,而被炸则一。
……
〔简析〕 “边疆”指当时热河一带,日军用飞机狂炸,人民死伤惨重。“腹地”指当时江西等地区工农红军根据地,蒋介石这时正以五十万兵力进行第四次围攻红军,同时用飞机滥炸根据地人民。文中说“边疆上是炸、炸、炸;腹地里也是炸、炸、炸”。两次反复,突出重点,起到愤然怒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作用。
〔示例二〕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
〔简析〕 上文把“在这种态度下”这个词组,安排在三个地方间隔申说,既强调了马列主义的态度,也使论述问题的层次更为清晰。凭借三次反复,可以加深读者印象,便于记忆正文论述的内容:坚持马列主义的态度,那就是一要调查研究,二要联系历史,三要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