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这里说的打比方或比喻,与借比喻的方法作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比喻论证法不同,它是借打比方来修饰、润饰词句的一种修辞手段。通常是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或者通俗的、浅显的道理作比方,来表达与它不同的、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或抽象的、深奥的道理。
议论文大都用概括的语言来阐述道理,但是如果能在行文中巧用一些比喻来修饰、润饰词句,就不仅能把道理说得透彻、易懂,而且,还能生动有味,富于感染力。
运用比喻手段要注意:一、本体与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不同质,而又有相似点的两种事物;二、比喻要做到贴切、新鲜,有爱憎感。
〔示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
……
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
〔简析〕 比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个要素构成。根据这三个要素的异同及隐现,将比喻区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引喻等类型。
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各种类型的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深刻的道理,加上大量的通俗生动的群众语言和富有幽默感而带讽刺意味的语言,使整篇文章生动活泼新鲜有力。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用“瘪三”这种样子干瘪、瘦得难看的形象,明喻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词,一套“学生腔”的党八股式的文章或演说,非常形象、恰切。
把空洞无物的长文章之令人生厌,直接说成“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只出现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写文章,做演说,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只做概念的游戏,满足于现象的罗列的一种形式主义的方法。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引来三个喻体做比方,为的是说明后一句的本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写文章和做演说也是这样。这种引喻,也是一种比兴手法。这里引用两句俗语作比喻,语言富于变化,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