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准确表述

〔释义〕 准确,在议论文中表现为提出的论点、引用的论据和进行的论证,都要用语言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确切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认识。

要使论述语言具有准确性,必须做到:第一合乎事实,合乎情理;第二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第三要精心用词,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思想内容。李卜克内西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又说“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回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说明要做到准确表述,并非易事,非下苦功不可。

〔示例〕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擎,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奖也。

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荀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

〔简析〕 这是郭沫若对鲁迅诗的手稿所写的序言。南朝梁任防说:序之“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文章缘起》)此文,有叙有议,侧重于议。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短文,值得学习之处很多。仅就准确表述来说,就有如下特点:

一、结构严谨,极富逻辑性。全文分三段,一段论诗,二段论稿(书法),三段由诗、稿论到人,归到学习鲁迅诗稿的方法、好处、意义上。先分后合。分,如两峰对壁,双水分流;合,汇成长江大河,浩浩荡荡。三段之间,衔接过渡十分周密。二段用一“亦”字,与一段并列、相关,三段用“然”一转,由分流而汇合,做到裁衣缝缉而“弥纶一篇”。

二、判断恰当,合乎事实。首句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是有根据的,据许广平《欣慰的纪念》中说:“偶有所作,后辄忘却,并不存稿”。但他即是偶然间诌的几句,却无不达到最高的造诣。他的诗,或则尖锐犀利,照出各种妖怪的原形;或则对人忠诚,以真心实意相见。这就准确地评价了鲁迅诗的内容、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对鲁迅的书法,也说“无心作书家”,但“所遗手迹”,卓然成家,独树一帜,也是评价得十分恰当的。

三、精心遣词,言简意赅。如“无心作诗人”“无心作书家”的“无心”二字,深蕴鲁迅文学、书法造诣之深和才能的杰出。又如“偶有所作,每臻绝唱”中的一“偶”一“每”,把鲁迅诗成就之高,传达得十分准确。还有成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的“后无来者”改成“后启来者”,改一“启”字,既符合辩证法,又把鲁迅诗对后人的启迪、教育作用表现无遗。

总之,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炼、优美,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