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归谬法

〔释义〕 归谬法是先假设对方论点为正确,然后加以合理引申、推导至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的虚假的一种论证方法。这是一种间接反驳论点的方法,也叫“引申论证”。“归谬”,就是“导致谬误”,就是“充类至尽以明其误妄也”(钱钟书《管锥篇》)。在论战中,有些说法或论点,说得模糊,用得隐蔽,使人不易觉察。如果将其扩而大之,推类到尽,让其谬误充分暴露出来,便可使人看清是非、辨明真伪。

归谬法的特点,是“设假为真”、“推类至尽”。明知对方论点错误,却故意当作正确,并以此为前提,引中、推导到荒唐的地步,得出必然错误的结论,然后,再以这错误去推翻假设前提(对方论点)。归谬法,能把对方逼进白相矛盾、无法解脱的境地,居高临下,词锋犀利,富于幽默,具有讽刺力量。

运用归谬法,要注意“引申”合乎逻辑,“归谬”符合事理,并使引申出来的结论,既极端荒谬,又能击中对方论点。

〔示例〕 (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与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齋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简析〕 楚庄王宠爱马,欲以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为死马厚葬,并不顾左右反对,竟然下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看到楚王虽是威严,但其所持观点大有破绽。于是决定冒死相谏。先仰天大哭,以引起楚王的惊奇,继之,便假设楚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的观点是对的,但仍嫌太薄。于是,循着楚王厚礼葬死马的方向进行推导,假意提出“请以人君礼葬之”的看法,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楚王爱马之心。楚王听后,原以为优孟正想自己之所想,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但当优孟将其看法进一步具体化,引申出“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的结论之后,楚王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自己过错之大,并依照优孟建议,将死马煮了,埋葬于人腹之中。

优孟运用归谬法,推类至尽,扩而大之,彻底暴露出楚王观点的荒谬绝伦,致使楚王幡然悔悟,改变作法,寓庄于谐,很好地起到了识谏匡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