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驳论文章是以驳倒对方谬论为主要目的,因此,一般都在篇首将批驳对象的谬论或错误观点摆出来示众,然后才针锋相对地逐层进行批驳。这就像练习射箭时,先树箭靶,以便有的放矢一样。
设靶,可以有多种形式。有的开门见山,直接摘引对方关键语句,高悬箭靶。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第一句话就提出世俗的错误看法,说:“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然后以横扫千军之势,批驳了流行很广的传统观点,建立了自己的新观点。有的先概述背景,揭露事实,再引出敌论,一语破的。鲁迅的《“友邦惊诧”论》,一开始明确指出学生请愿的原因;接着用事实揭穿所谓“安心读书”的反动性和欺骗性;然后摘录反动电文,抓住敌论的要害,即所谓“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作为批判的靶子。以下才逐个进行批驳。
设靶法,要求首先仔细剖析对方的错误言论,撕下其伪装,暴露其实质;然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这样,在批驳时才便于瞄准靶心,一箭中的。
〔示例〕 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梁实秋先生为了《拓荒者》上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先据《拓荒者》第二期第六七二页上的定义,“觉得我自己便有点像是无产阶级里的一个”之后,再下“走狗”的定义,为“大凡做走狗的都是想讨主子的欢心因而得到一点恩惠”,于是又田而发生疑问道——
“《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那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分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我只知道不断的劳动下去,便可以赚到钱来维持生计,至于如何可以到资本家的帐房去领金镑,如何可以到××党去领卢布,这一套本领,我可怎么能知道呢?……”
……
〔简析〕 从例文中可以看出梁实秋是很狡许和恶毒的,对其反动言论,必须认真对付。鲁迅是“打狗”的能手,自然逃不出他的手心。上段里,作者摆了二层意思:一写论战的原由,指出《拓荒者》上称梁实秋为资本家走狗的一击,虽使他气急败坏,狼狈不堪,但并未足以致命,因此还要“我来写一点”。二摘引梁实秋的自供材料,重点引出其中两个要害:一是狡辩,以“我还不知我的主子是谁”为由,妄图摆脱“资本家的走狗”的称号;二是反扑,诬陷鲁迅等革命文艺作家“到××党去领卢布”为“走狗”,妄图扑杀革命势力。这样,就剥掉了敌论的画皮,活画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丑恶画像,鲜明地树起了批驳的靶心。接下去,作者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剖析了走狗的阶级特性,分别从“资本家的”、“丧家的”和“乏”这三个方面,既针锋相对地批驳了对方谬论,又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梁实秋是‘丧家’‘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个论点,像匕首、投枪,直戳论敌心窝,使之哭笑不得。这样的效果,固然有揭露、论证之力,但也有慧眼、设靶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