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许多议论文的收尾和开头是互相关联的。有的开头提出论点,结尾时就呼应开头,总结明旨,以加深印象;有的开篇概述事实,煞尾时便需归纳论点,以强调意义;有的以成语、诗词、名言发端,最后总括全文,以突出重点等等。这几种都是属于以总结概括方式收束全篇的。
总结全文式的收束,绝不能将文章中论证过的观点简单地归纳或重复一遍,而应有所提高,有所加深;在语言表达上也要有所变化,力求做到简明扼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示例一〕 吴晗:《说谦虚》
“谦受益,满招损”,这两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时代都适用的真理。这条真理指出了人们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但是,可惜得很,并不是所有的人们都能从这两句话受到教益。
……
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这两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简析〕 本文开头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谦受益,满招损”,“但是”一转之后提出了问题,开启了下文。经过一番分析论证之后,结尾时,对全文作了总结,与开头互相照应。
这一头一尾,写得很有特色。开头,以韩愈的格言为全文发端,并对其作了疏导和解释;结尾,引毛泽东的警句,简洁明快,点到即止。两者意义上相同,风格一致,但一古一今,语言上避免了雷同重复,内容上足以加深读者印象。
〔示例二〕 洪州等:《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谈读书的毅力
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是大自然的规律。飞瀑之下,何以有深潭呢?细究其因有二:其一在于勇,水流涌出,遇岩石不退缩,矢志穿石。其二在于恒,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滚滚而下,岩石何其坚,流水何其柔,但流水就是凭着这样的韧劲,百折不挠,把平地啃成深潭。我们读书不正需要有飞瀑这样的毅力吗?
……
有飞瀑,即有深潭;有毅力,能获得真知。同志们,像飞瀑啃石一样,刻苦攻关,去造就自己智慧的深潭吧!
〔简析〕 开头,一句指明“飞瀑之下,必有深潭”的大自然规律;接着细究“飞瀑之下,何以有深潭”的原因;然后借用比喻,自然引出中心论点:读书正需要有飞瀑这样的毅力。
中间,主要通过比喻从辨明其“是”与“非”方面展开论证。
最后,总括全文,作出结论:“有飞瀑,即有深潭;有毅力,能获得真知。”期望人们像飞瀑啃石一样,去造就智慧的深潭。开头以反诘句式提出论点,引人思考;结尾以斩钉截铁的肯定句式明确作答,发出告语。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但没有拖沓、重复之嫌,而有明快、深化之力。
全文以比喻开头,中间以比喻论证,最后又以比喻作结,使文章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