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恰当地引用一些诗词作为议论文的开篇,可以使论题的理性融和着作者的感情,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受,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就会使议论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以诗开头,目的在于服务论述的内容,因此,一要注意选用的诗句具有通俗性和哲理性,既容易使读者领会,又能给人以较深的启迪;二要对选入的诗句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要和论题的中心意思相吻合;三要注意引诗、解诗,尽快导入论题,并以此升发议论,使诗情和论理融为一体。
〔示例〕 罗信:《无花果与无果花》
“扎实地干,
不说一句漂亮话;
结丰硕的果,
却不炫耀自己的花”。
这是赞美无花果的诗。
据说,无花果南方较多,北方罕见。前几年有机会到新疆公出,天山南北举目皆是。时隔虽已数载,但无花果那层层大叶遮盖着的累累硕果,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际里。她以独具一格的特色,居于千花万果之首。她肉软,味甜,开胃,止泻,不仅是可口的果实,而且是有价值的药材,特别是她那朴实无华,埋头务实的品格,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在许许多多先进模范人物的身上,都闪烁着这种“无花果”的精神。雷锋,甘当一名小小螺丝钉,任凭“拧”在轰鸣的机器部位上;朱伯儒,甘当一棵小树在防林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他们甘当一滴水,永远汇入浩瀚的大海中。这可贵的一滴里包含着无私的品格。他们像无花果一样,功大而不显,名高而不骄,把索取让给别人,把贡献留给自己。实践告诉人们,华而不实的“中看不中用”,害国害民又害自己;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是实现理想境地的可靠阶梯。
在植物群中和无花果相反,倒有许多只开花不结果的。简言之,可曰“无果花”。它们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婀娜多姿,有的色彩诱人。不过,好看虽好看,好闻虽好闻,却只能供人欣赏罢了。是花倒也无可非议;是人就大不应该了。那种说得天花乱坠,干却一事无成的人,或者做了一星半点的事,就自以为了不起,到处炫耀、吹嘘自己的人,实在不可取。这种人,说得雅一点,属无果之“花”;说得俗一点,是哗众取宠的庸才。
面对我们的事业,掂掂肩上的责任,是做“无花果”,还是当“无果花”,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简析〕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美朴实无华的品格和歌颂无私奉献精神的。开篇引用一首小诗,把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融和在诗情之中,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和深邃的启迪。它比用概括的文字表述论点更富有吸引力。
接着作者描叙了一段经历,具体赞赏了无花果的功用和品格,激发人们喜爱的感情。
写花说果是为了喻人论事。于是文章便先由无花果论及众多的先进人物,歌颂他们“功大而不显,名高而不骄,把索取让给别人,把贡献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再以无果花联系到一些“哗众取宠的庸人”,指出这种人只能“害国害民又害自己”,“实在不可取”。在对比论述之后,作者以真挚的热诚,以反问的语气作结,发人深省。
这种以诗引论,由物到人,逐步升华,褒贬分明的写法,是很能收到形象感人和说理服人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