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紧密连接法

〔释义〕 议论文是靠逻辑推理结构文章,它不同于记叙性文章有情节、有线索可循,所以议论文表述的条理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道理,只有说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连接紧密时,才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接受。

一篇议论文要做到紧密连接,主要要善于使用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一些过渡性的词和句、段上。例如,由总论转入分论,由分论转入结论;或由叙事转入议论,由议论转入叙事;或分论的各段之间的顺序关系,等等,都有一个衔接和转换的问题。衔接、转换得好,文章就会前后贯通,脉络清楚,就像纽带,把全文组成一个有机而统一的整体;如果缺乏恰当的衔接或转换,文章就会头绪不清,乱成一团。

衔接、转换得好的关键,在于正确运用各种关联词语和设置过渡段落。

〔示例〕 家为:《拍板》

凡事总得有人拍板,不能老是考虑考虑、研究研究,既不摇头,又不点头。

但是,拍板一定要拍得准确。

不能拍空板。根本不问客观情况,定个规划指标,啪的一声拍下去,结果不能兑现,徒然引起群众的失望和埋怨。

不能拍乱板。对于经济问题,不懂装懂,乱拍一气。一拍之下,结果招致国家财产成千上万的损失。这种拍板,是对国家和人民不负责任。

更不能拍邪板。对于抄小道,走后门,违反财经纪律大兴土木一类的事,也随便点头,助长不正之风。这种邪板的危害,不比前两种为小。

因此,拍板必须十分谨慎。

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资格拍这一板。不要以为只要当上领导,对任何事情都可以拍板。不是自己职权范围的事,就不能越俎代庖,而应交给有关部门去研究决定。即使职权范围的事,也要看自己是否懂行,不懂行就不能拍板。

其次,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不能由个人拍板,就是说,不能个人说了算,而应该集体讨论决定。

还有,拍板以前,要多作一些调查研究,听听上下左右的意见,走走群众路线,也走走“专家路线”,多请教请教,多拿出几个答案来比较比较,特别注意听听不同意见,确实看准了,再下决心拍板。

这样说来,做领导工作未免太难了。其实,天下哪有什么容易的事呢?就拿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来说,总要受到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但只要肯于迈开双脚,多去向实际请教,向群众请教,那板也就会拍得比较妥当些。

〔简析〕 本文有总论,有分论,有并列,有递进,有转折,有条件,杂然并陈,但能一线贯穿,井然有序,就因为恰当地运用了关联词语、词组、短句和过渡段,很好地起到了衔接和转换的作用,从而沟通了句与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开头总论之后,用一“但是”转入分论;在分论“要拍得准确”时,用了三个排比句式开头,分作三段阐述。然后用一“因此”作小结,并承上启下,把论述推进一层。接着用三个并列性关联词开头,构成三个自然段,分述“拍板必须十分谨慎”的观点。最后用一假设性短句“这样说来……”,引出结束语。这样,便使文章“弥纶一篇”、“杂而不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