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破立式

〔释义〕 在议论文中,破立本是指内容而言,不是指形式而说的,但由于破立结合的文章较多,从而也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破立结构与正反结构不同,它不是以反托正,正以衬反,而是通过批驳错误论点来使正确的论点得以确立,或者借助正确论点来批驳错误论点。

破立结构的形式,常见的有:一先破后立,以“破”为主,“立”的目的是进一步“破”;二先立后破,以“立”为主,“破”是为了进一步“立”;三边破边立,即立中有破,破中有立,破与立在文章的每一个部分都结合得十分密切。

〔示例〕 龚同文:《“比”》

人各有所好,有一种人却好“比”。

“比”资格,“比”地位,“比”待遇……“比”来“比”去,中心是一个“我”字。这种人,好“比”成癖,“我”字当先。遇事好比,而一比起来,或心乱如麻,或魂不守舍,或吃不进饭,睡不着觉,甚至,“比”成了“失心疯”,其精神状态是够痛苦的!要是一任他们“比”下去嘛,其结果之悲惨,是没有什么可比拟的。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假如一个人自己的真正价值是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就是分母。如果把“我”——自己估计过高,即分母愈大,那么“我”的真正价值——分子就会愈小。据此,刚才说的那种“我”字当先的人,如果他的真正价值是一,而他估计自己是一千万,一亿万,那么,无疑,这种人就把自己降到一千万分之一和一亿万分之一了。

因此,“我”字当先的人还是清醒一些为好,“家有金银,外有戥称(测定物品轻重的衡器——编者注)。”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党和人民会毫无讹误地称出来的。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吧,党和人民的了解,比自己的了解要深刻、全面得多了。

〔简析〕 这篇短文,先摆出一部分同志“我”字当头,“比”资格,“比”地位,“比”待遇等等的错误“比”法,并对他们由此造成的种种精神状态作了剖析和描述,语言辛辣,促入警醒。接着运用托尔斯泰的关于分子分母的比喻,说明了越把“我”估计得越高,越使自己的真正价值越小,确切生动,含意隽永。最后引用“家有金银,外有戥称”的谚语,给了“我”字当先的人,指明了方向。全文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得有力,立得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