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层进式

〔释义〕 层进式结构,又称推进式结构。它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安排层次的。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递进关系。这种结构的关系在于“进”,而“进”又是在中心论点统率下的依次深入。它如同剥笋一样,逐层剥进,以揭示事物的本质,顺理成章地作出结论。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环环相扣,最终把问题论述得透彻淋漓。

层进式常见的形式有时间纵向深入,事理纵向深入,还有将事理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两者结合的。

〔示例〕 咏禾:《求知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是分别用三首宋词的句子写的!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形容人们在初学阶段有如登高望远,在无限辽阔的知识领域面前打开了眼界,意识到自己学问不足,知识有限。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形容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潜心专注,废寝忘食地学习,身体消瘦了不后悔,脸色憔悴了也值得。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这里借描写一个青年在元宵节的灯火人群中找到情人的经过,比喻真知得来还有个“千百度”的探索和钻研过程,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会体尝到莫大的幸福与欢乐。

王国维讲的“三种境界”,十分形象,合乎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或知之甚多的学习规律,成为许多人鼓励自己刻苦学习的座右铭。在为实现四化而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三种境界”衡量自己,看看已经进入到哪种“境界”了。

〔简析〕 作者巧用王国维用三首宋词的句子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来论证求知的三种境界,逐层阐说,形象生动。三种境界分为三层,一层推进一层,好像探幽揽胜,“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则将悔恨终身;畏难而不敢进者,则将一无所得!

本文是将事理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两者紧密联系,逐步推进的。它“像罗螺一样,愈绕愈深入,并不是在平面上的兜圈子”。(《鲁迅的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