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托物寄情

〔释义〕 托物寄情就是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即把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寄托在对物的咏唱上。其特点是诗人没有或主要没有在所抒之情上着笔,而是在所寄托的物上落墨。但所描写的物,并不就是诗人所要表现的对象,诗人所要表现的仍然是自己的情。主体与客体的相浃相融,最终实现主体的对象化。因此,运用托物寄情的抒情方式,必须对事物的特征与形象作传神的描绘。但止于绘形绘神地描画事物是不够的,同时还要表现诗人由此而感发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认识,也就是必须有所寄托。咏物而无寄托,就会失去诗的抒情本质。而成了科学说明书,即使状物再准确,也是无生气的纸花。托物寄情方式适宜于咏物诗的写作。

〔示例〕 王尔碑:《树》

  一棵树,被人砍断了

  剩下半截生命

  荒凉,孤独

  一半痛苦,一半愤怒

  呵,它已被人遗忘……

  春天,滴血的心上

  又艰难地捧出

  一片新绿

  绿的枝头,绿的叶子

  都在笑:笑那斧头的锋利……

〔简析〕 诗作描绘了一棵倔强的树:被人砍断,只剩下半截生命。然而,春天时它又捧出一片新绿,绿枝绿叶都在笑那斧头的锋利。这棵树由伤残到新生的艰难历程如在眼前,这棵树的形象、性格栩栩如生。然而,诗人并不只是写树,从树的艰难历程,令人想到在挫折中奋勇前行的人,从“荒凉”、“孤独”、“痛苦”、“愤怒”、“滴血的心上又艰难地捧出”、“笑”这些表现人的心态、动作、行为的拟人化的描写里,更叫人确认:诗人塑造的是一个顽强、乐观、豪放的强人形象。写倔强的树是为了表现顽强的人,对顽强的人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倔强的树的描写里,这是对托物寄情方式的成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