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典是典故、故事。用典也叫用事。就是在诗中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过去的旧事以及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来说明当前的情事,以丰富诗作的思想感情,增强诗的表现力。
用典时,诗人要善于选取概括力强,而含有一定人物、情节、场景或警策的典故。典故与现实要浑然一体,做到切时、切地、切人、切事,以致使人不觉其用典。不懂其典故来历出处的读者,感到诗意连贯而下,略无阻碍;懂得典故来历出处的读者,能获得更丰厚的内涵。这样,就能取得雅俗共赏的效果。巧用典故,能使诗写得凝炼警策;如果一味堆砌典故,成了“掉书袋”,会使诗意艰涩难懂,了无情趣。用典可以直用其事,也可以反其意而用之。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典的不少,新诗中也有用典的。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用了陆游词的原题原调,但情调完全相反,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名作。臧克家的《有的人》是新诗,用了鲁迅《自嘲》和《野草·题辞》的诗意,是直用其事。
〔示例〕 (宋)辛弃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简析〕 这首词感慨兴亡,赞扬孙权。但意在言外,赞扬孙权是讽刺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抵抗敌人,是借古讽今之作。
词中用了三个典故。一是直接引用了杜甫《登高》中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引用的这一句与上两句构成对称,是说在绵远悠长的岁月中,国家兴亡大事不知有多少,实在数不清,只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永远流不尽。二是化用了《三国志·先主传》中的一个典故。据《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词作将其改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这样,就将曹操认为只有刘备和自己是天下英雄,改成了孙、刘、曹三人是天下英雄。三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直接引自《三国志·孙权传》注中曹操夸赞孙权的原话,但其含义却深化了,意思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孙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这些典故的运用,自然、妥帖,如出己口,又增强了气氛,深化了诗的含义。辛弃疾堪称用典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