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渲染

〔释义〕 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造成层次,给人一种立体感。为了增强气氛,工笔画往往反复烘染多次。用之于诗歌创作,则是通过对景物、环境和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叙和形容,以增强气氛,突出形象,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渲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铺陈、烘托、反复等。既表现在构思方面,也表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中。一般从两方面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尽情描形摹状和侧面的、间接的充分烘托映衬。但是一定要围绕中心,恰如其分,不能为卖弄文彩、哗众取宠而单纯的渲染。

〔示例〕 刘大白:《邮吻》

  我不是不能用指头儿撕,

  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儿割,

  只是缓缓地

    轻轻地

  很仔细地挑开了紫色的信唇,

  我知道这信唇里面,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从她很郑重的折叠里,

  我把那粉红色的信笺,

  很郑重地展开了。

  我把她郑重地写的,

  一字字一行行,

  一行行一字字地,

  很郑重地读了。

  我不是爱那一角模糊的邮印,

  我不是爱那满幅精致的花纹,

  只是缓缓地

    轻轻地

  很仔细地揭起那绿色的邮花;

  我知道那邮花背后,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简析〕 这首诗选取了男青年接读恋人的来信这一特定角度,成功地运用渲染手法来表现青年男女的恋情。渲染手法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细腻地铺陈抒情主人公“我”的神情和心态。在拆信时,不用手指去撕,不用剪刀去割,而是缓缓地轻轻地仔细地挑开信唇。在读信时,郑重地展开信笺,“一字字一行行,一行行一字字地,很郑重地读”。在揭邮花时,先是端详那一角模糊的邮印和那满幅精致的花纹,然后才缓缓地轻轻地很仔细地揭起邮花。之所以要这样柔情似水,是因为“我知道这信唇里面”、“邮花背后”“藏着她秘密的一吻”。通过这样细腻的对人物神情和心态的铺陈,就把陶醉在爱情幸福里的恋人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二是通过色彩的烘托:“紫色的信唇”、“红色的信笺”、“绿色的邮花”,烘染出爱情的热烈和温馨。三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加强气氛。如第一节连用两个“我不是不能”这样的双重否定句式以便强调“我”挑开信唇的仔细;第二节四次反复运用“郑重地”这个词来突出男女双方写信、拆信、展开信纸、读信时的同一心态;第三节连用两个否定句式开头,有所排除,从而与后面肯定揭邮花时的心境形成对比。第一节末行与第三节末行的重复,则有首尾环合、突出主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