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楼梯式诗行

〔释义〕 “楼梯式诗行”为法国诗人阿波里耐首创,后由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改为俄语重音诗体的排列形式,意在加强节奏感和突出重要的词。传入我国后,又作了符合汉语诗歌特点的改造,现已作为一种新诗体式固定下来。这种诗体除个别诗句单列成行以外,大都以一个音步(顿)为一行,行与行之间参差交错排列,呈楼梯状,因此得名。这种诗体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对称、平衡、和谐与外国诗梯状形式的参差、迭宕相结合,用对称与不对称的统一来组织节奏。既有效地加强了形象密度,便于抒发复杂而激越的思想感情,又利于诗行间感情逻辑的发展,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激情与议论能够在一个艺术构思中融于一体。适于政治抒情诗的写作,也适于朗诵。郭小川、贺敬之都用楼梯式诗行写出过一些名篇。

〔示例〕 贺敬之:《放声歌唱》

  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

  呵,无边的

      大海

        波涛

          汹涌——

  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

  呵,生活的

      浪花

        在滚滚

           沸腾!

  呵呵!是何等壮丽的景象——

  我们祖国的

    万花盛开的

      大地,

    光华灿烂的

      天空!

  你,在每一天,

      在每一秒钟,

    都展现在

      我的眼前

        和我的

          心中。

〔简析〕 这里节选的是第一节开头的22行,共六个诗句,其中一、三两句单列成行,(在全诗五节八百多行中像这样单列成行的不上十句)每句可按主语和谓语各划分为两个音步。每个音步的音节数多至两或三个。二、四两句各是一、三两句的重复,按音步作了梯形排列,每个音步的音节数则改变为一至三个。每句第一行都是两个音步,第二行便低四格排列。以下两行都各是一个音步,下一行便都只比上一行低两格排列。诗行排列的错落变化和音步划分的大小变更,造成了回旋往复的节奏,突出了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而且从视觉上描绘了大海的波涛,生活的浪花,加强了诗歌内容的形象性。第五句是主谓倒装句,提前的谓语“是何等壮丽的景象”,多至八个音节组成一个音步。主语很长,于是把“万花盛开的大地”和“光华灿烂的天空”这一个并列词组作了两个平行的梯状安排。第六句的谓语部分很长,于是把状语提出来和其他成份平行并列作梯状安排。本来“我的眼前”,“我的心中”都是偏正词组,为了突出“心中”一词,前一个词组只占一行,后一个词组便占了两行。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梯状诗行的安排并无一成不变的格式,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但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大体上依据表达感情的需要来划分音步,突出重要词语,依据诗句的结构来变更诗行,把对称、均衡、和谐的诗美原则体现在诗行的错落安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