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对偶

〔释义〕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叫对偶,也叫对仗。

对偶有工对、宽对之分。我国古典诗歌的对偶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还要求词性相对、字音平仄相对、用字不重复,这就是工对。但工对难以为工,工而难化,容易流入板滞,缺乏生动流走的气韵,因而束缚思想,束缚诗笔,所以新诗中一般采用宽对。宽对即在字音的平仄上不作要求,用字重复也可以,甚至连字数也不一定绝对相等,容许上句与下句偶尔有一二字之差。

常用的对偶形式有如下五种:一是正对,即所谓“事异而义同”,是上下两句并列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说明相近的意义,抒发相似的感情,这有助干把事理说得透彻,使感情抒发得周密。这在古今诗作中是用得最多的。二是反对,是事理相反但旨趣相合的对偶。上下两句互相起反衬作用,显得很有力量。三是流水对,又称走马对,即上下两句如水流连贯而下,寓俪于散,寓散于俪,活泼流走。在意义上往往还有条件、因果或转折等关系暗含其中。四是句中对,又称当句对,即在一句之中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相对称。五是隔句对,又叫扇对,即单数句与单数句相对,双数句与双数句相对,两两对偶的中间隔了一句。此外,还有通首皆对,这在古今诗作中都是罕见的。一般的是一首诗中若干诗句两两对偶。

对偶的诗句,从视觉上、听觉上给人以整齐、匀称的美感,易记,易诵。但采用对偶这一修辞方式,要从诗情的需要出发,只有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才有好的对偶;没有奇气异彩,只追求形式上的对称工整,反而会破坏诗美。

〔示例〕 向明:《小夜曲》

  星星,

  闪耀在蓝天里;

  蓝天,

  映照在江水里;

  星星,蓝天,江水,

  全都浸透在花香里……

  婴儿,

  睡在母亲怀里;

  母亲,

  睡在祖国怀里;

  婴儿,母亲,祖国,

  全都睡在战士心里……

〔简析〕 这是一首运用对偶方式写得非常精致的小诗。对偶是以句为单位,新诗的一行往往不是一句,这首诗是两行为一句(又自成一节)。第一句写天上的夜色很美,第二句写江上的夜色也很美,这两句构成正对。第三句是前两句的总括,加上夜风飘来,花香扑鼻,使这一晴明夜色更美。这是诗的第一部分,描绘了祖国美好的夜景,创造了优美的抒情氛围。第四句到第六句是诗的第二部分,转到写人。说婴儿、母亲“睡在祖国怀里”,饶有情趣。第六句又是对前两句的总括,不说战士把“婴儿、母亲、祖国”记在心上,而说他们“都睡在战士心里……”,这就不仅写出了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且把战士夜以继日地保卫祖国的情怀写得十分亲切、温馨。这一句是诗眼之所在,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前面五句,归根结蒂是为了逼出这一句,但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这一句一出,既使全诗增辉,又显得很自然。此外,第三句与第六句也构成流水对。按照传统诗艺,隔句对是隔一句相对,而这里适应诗情的需要,却是隔两句相对,可以说是新诗对隔句对这种形式的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