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美与丑

美,美丽、美好;丑,丑陋、丑恶。“美与丑”作为写作的一种辩证艺术,即是正确处理“美与丑”既对立,又转化的关系,从而构思和表现“美与丑”统一的艺术形象。

文学是以生活为基础的。生活中的人或事,不管是表面形象和内心世界,还是外在表现和内里实质,不一定都是绝对一致、完全相符的。实际的状况是美的人、美的事,也会有或外在的或内里的缺陷、陋处;丑的人、恶的事,也会有或外或内的美处、亮色。这说明“美与丑”都有一定的交叉点,甚至尖锐的对立。在写作中,特别是在塑造、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处理二者的关系,在“美”中不掩暇疵,在“丑”中露一点亮色。让二者都应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长相俏丽,伶牙利齿,又有管家本事,可以说是一个“美人”,但曹雪芹并没有从里到外地美化她,而是处处把笔墨落在她“心狠手毒”、“表面一团火内里却极其冷酷”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王熙凤是一个美与丑统一的形象。林黛玉是一个从外貌到内心都“美”的人物,但她的“小心眼儿”、“使性子”,却不能视为美好的气质,作家在肯定这个人物的同时,没有忘记揭露她的“暇疵”。唯其如此,才让人感到真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深谙美与丑的辩证艺术,他在《巴黎圣母院》中成功地创造了以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和敲钟人加西莫多的形象。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从表面看道貌岸然、仪表堂堂,而其灵魂却极其丑恶,为人极为险恶。他对吉普赛舞女爱斯梅哈尔达邪念强烈,企图据为己有,不惜甜言蜜语引诱,而当发现这位少女另有所爱时,则对她的情人狠下毒手,加以刺杀,并加祸于无辜少女,以后又诬陷这位少女为反宗教的女巫,被法院逮捕,威逼少女满足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则交付官兵绞杀,他却站在楼上观看行刑,一个貌美而心恶的伪君子艺术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敲钟人加西莫多驼背而形貌丑陋,心灵却极为纯洁、美好,他对爱斯梅哈尔达竭尽保护和照顾,在少女因诬被捕,即将行刑之日,他冒险救出,安置在圣母院钟楼上隐藏,当少女被送上绞刑架以后,他悲痛欲绝,愤怒地把克洛德推下钟楼活活摔死。作家塑造了一个外形丑和心灵美统一的艺术典型。

中外作家创造实践启迪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必须处理好美与丑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用主观审美理想代替客观生活实际,而是以“正邪两赋”、“美丑互渗”的美学观念,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掘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写活、写真人物,创造出既符合生活,又有艺术美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