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正与反

正与反是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没有正就没有反,没有反也就无所谓正,正与反互为依存,相反相成。在写作中是根据事物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把正面写、写正面与反面写、写反面,或截然对立的两个方面组织在一起,形成横向对比的一种结构章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写作中只要把正面的情况与反面的情况,正面的观点、态度与反面的观点、态度一对比,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真与假,美与丑,褒与贬,赞成与反对,肯定与否定等客观标准或主观评判就会了然分明,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在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节先写主观主义学风的种种表现,再写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一反一正,对比鲜明,谁正确谁错误,应当坚持、发扬什么和应当扬弃、改造什么,观点明朗,道理清楚,思辩性和说服力很强。

正反结合、正反对比不仅能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而且能鲜明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其特征。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迁人骚客登楼览景所产生的或“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感情,或“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态度的描写,做了“悲”与“喜”的对比,然后又与作者抒发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触相对比,一反一正,突出了作者的可贵思想,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深度,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