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冷与热

在写作中,“冷与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指捕捉、摄取和加工、处理材料时应具备的两种不同情绪。“热”是说观察体验、调查研究时要有满腔热情,要捕捉、摄取那些打动了自己,激起情绪冲动的人、事、物、景,使材料浸注热烈的感情;“冷”则是说在对材料加工、处理(包括构思)中要用理智抑制感情,冷静地思考,深入地开掘,周密地分析,挖掘出深刻的思想性。在写作的全过程中要先“热”后“冷”,“冷”“热”结合,这样才能有写作的冲动,也才能使形象、感情和思想交融为一体,相互辉映,也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感情真挚、形式完美的文章作品。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是丁玲等由延安赴东北解放区因交通受阻而留在晋察冀解放区参加了土改工作以后而创作的。她在《一点经验》一文中介绍了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和体会,她说停留在张家口期间,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依然深深地怀念着陕北的农民们,于是决定回到老区的农村去。“这时党中央发出了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我立刻参加了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队,在怀来、涿鹿一带作了两个多月的工作。”在工作中“卷入了复杂而又艰难的斗争热潮”,分享了农民们分到土地以后的欢乐,“忽然在我身上发生了一种异样的感情,我好像一下就更懂得了许多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性格,他们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同时也“体会到一些更深刻的问题,我觉得农民要自觉的起来,团结在一起,跟着共产党勇往直前,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宣传宣传就可以作到的。……如何把农民引入斗争,使他们在斗争中得到教训,受到锻炼,然后又带动更多的人也走上革命的道路,使群众的队伍一天天壮大和坚强起来,这实在需要细致具体而又要大刀阔斧的工作方式和完全相信群众的放手的领导作风。“有了这样的热情,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感情,这样的认识,创作已经完成,于是回到张家口后马上写出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生动地说明写作既需要“热”,也需要“冷”,要有“热”有“冷”,“冷”“热”结合。

“冷与热”的第二个含义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内“热”外“冷”,即对所写人、事、物、景既要有内在的热情,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在叙写中要尽量地客观、冷静,以“热”带“冷”,“冷”中有“热”,让读者通过文章作品客观叙写的对象,受到感染,得到启迪。

总之,在写作中,不管是其全部过程,还是具体阶段,都要正确把握冷和热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有冷有热,冷热结合,不能只“热”不“冷”,也不能光“冷”不“热”,否则不是无法写作,就是写不出好的文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