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合辙押韵指的是唱词要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
汉字基本上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每个音节分声母、韵母两部分。韵母又分韵头、韵腹和韵尾。“押韵”就是字的韵母,尤其是韵腹和韵尾,要相同或相近。
前辈艺人为了掌握押韵的规律,把汉字中可以互相押韵的相同相近的韵母归为十三类,并取其中两个字为代表,分别称作:发花、梭波、乜斜、姑苏、一七、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俗称“十三道大辙”。由于普通话中有“儿化韵”,于是又把“十三道大辙”中能“儿化”的韵母,按不同情况分为两道“小辙”:一是“小前言儿”辙,包括言前、怀来、发花;一是“小人辰儿”辙,包括人辰、灰堆、乜斜、一七。押韵的字合乎这一归类的规律的就是“合辙”,否则就是“跑辙”。
辙韵的押法不尽相同:有的是“上句不合,下句合”,即除第一句为全篇定韵外,以下从第二句开始每逢双句都要押韵;有的讲究“楼外楼”,即从第一句开始,上下句的尾字都要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可以转韵。
〔示例〕 老舍:(鼓词)《生产就业》
刘二哥家住北京城,
高高的身量大眼睛。
今年不到四十岁,
风吹雨打两腮红。
没有手艺没有地,
不是工人不是农;
蹬着三轮满街转,
由南到北西到东。
……
〔简析〕 这段唱词用的完全是生活中的口语,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雕琢的语句,然而唱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给人一种音乐美。这就是“合辙押韵”的艺术魅力。
这段唱词采用的是“上句不合下句合”的押韵法。第一句“城”为全篇定韵后,以下每逢双句都押韵。它们是“睛、红、农、东,这五个字都属于“中东”辙,它们的韵尾相同,韵腹相近,除“农”外,其他都没有韵头,因此唱起来十分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