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引用说明

〔释义〕 引用有关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词、名言、俗话、谚语等,作为说明的依据,以便充实所要说明的内容。这种方法叫引用说明法。

用引用说明法引文、引诗、引寓言、引格言等,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有根有据、形象生动,并且可以扩大读者视野,引发读者兴趣,增强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趣味性。

引用,是一种修辞方法,它经常出现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之中,但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在说明文中,引用是为介绍和解说服务的,用来说明客观事物、事理如何,以此证明作者的话有依据。在议论文中,引用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信服作者的主张。

运用引用说明法时,必须注意:一要有针对性,引用的内容少而精,以能够说明白为准,避免堆砌资料,卖弄诗词、格言;二要使引用的故事、传说等与说明的事物、事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三要分清主次,切勿以引用代替说明;四要对引用部分做恰当的交代和解说,讲清出处、含义,五要认真核对引用部分,做到准确无误,避免以讹传讹。有时还要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示例一〕 贾祖璋:《兰和兰花》

……

前面说过,最初记载兰花的是黄庭坚,他在《书幽芳亭》一文中说:“一干一华(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简单几笔,把现在的兰和蕙的特征都勾勒出来了。……

〔简析〕 引用黄庭坚的文章说明兰和蕙的不同,以此表明作者对兰花的解说是有根据的,是正确的,从而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

〔示例二〕 王魁京:《中国传统节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正反映了唐朝大官僚大贵族的春游享乐的情景。

……

〔简析〕 引用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说明远在唐朝的时候,三月三日就是洗浴春游的节日了。它为作者的说明提供了佐证。

〔示例三〕 王魁京:《中国传统节日》

……爆竹的作用是什么呢?据说用它可以驱避一种名叫山魈的怪物。传说山魈身长一尺,一只足,似人非人,可是它生性不怕人,谁要是触犯了它,它就叫谁生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发冷,非常痛苦。可是山魈有一个弱点,就是害怕爆竹声,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烧烤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山魈听到这响声就吓得远远避开了。

〔简析〕 放爆竹是春节期间最普遍的一项习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作者引用了古老的传说,说明放爆竹是为了驱避山魈。这个传说包孕了要说明的两个问题:一是山魈是让人生病的怪物,所以驱避山魈就能防病去灾;二是山魈害怕爆竹的响声,所以放爆竹就能吓跑山魈。这个传说既帮助作者说明了爆竹原来的作用,又避免了一般说明文的枯燥、直白,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