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科学观察

〔释义〕 说明文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为目的。因此,对事物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写好说明文的第一步。所谓科学观察,就是通过感官使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规律获得准确的认识的一种观察。

科学观察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客观。一方面要观察事物的自然状态,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逼真的实录,尽可能使观察所得与观察对象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另一方面,要摒除观察者主观的想象和感情色彩,防止先入为主的现象扰乱事物的客观真实。把观察对象的客观性与观察者的客观性统一起来,才能够做到真正客观地反映事物。

二要精确。对观察对象不能泛泛地了解,而必须将其有关概念、发展过程、数字等方面做精确的记载,使观察所得的材料详尽真实,符合说明文的写作要求。

三要专注。常常需要长时间“目不转睛”地观察某种事物,对其本质特征还可能需要反复观察和解剖,在一枝一节上深入下去,把每一个环节了解透彻。

四要持续。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及规律,只有进行坚持不懈的观察,才能获得关于观察对象的全部知识,给说明文的写作提供丰富、详实的材料。

说明文的观察与记叙、议论、抒情文体的观察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构造、用途和科学价值等,而后者着眼于人物、事件、场面所反映出的社会形象、思想观点或某种情感;前者必须客观、详尽,而后者则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并且可以按需所取,由某一点生发开去,不一定观察所有细节和发展的全过程。

〔示例〕 (法)法布尔:《蝉》

……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

〔简析〕 这段文字记录了作者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跟踪观察树枝上蝉卵的孵化、出孔、脱皮、落地的过程。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实录了蝉卵的原始状态,并且采用持续观察的方法,随着幼虫生长场所的变迁,专注于幼虫体中每一部分的细微变化,直至落地。

这段文字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精确性。如:“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微风就动摇不定”,“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都表现了幼虫在时空中的精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