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托法
date_range
01/05/2019 00:00
〔释义〕 这是把作品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思,寄寓托付于某种事物、一定的虚构故事、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之中,并不明确说出,或不全部说出的一种表达技法,也称寄托法,散文常有使用。其中有全文寓托和部分寓托两种情况。全文寓托就是通篇文章都不明确寓意,完全由读者去领悟其言外之意。如鲁迅的《秋夜》,通篇没有坦荡地直抒胸臆,而是把深沉的思想感情寓托于具有象征意义的秋夜景象之中,委婉地赞颂了韧性的战斗精神。部分寓托是作品有所寓意,但在行文中或对比,或映衬,或照应,与作品原意或作者本意有所关涉,引导读者去揣摩其味外之味。如茅盾的《黄昏》通篇状写的是黄昏来临之际的景象,其中既有象征,也有寓意,作者深情地赞颂了革命者在黑暗中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顽强精神,同时也用黄昏的话昭示了黑暗过去还会有光明的哲理,把寓托和提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托法不管是全文寓托,正是部分寓托,都有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因此就使作品委婉含蓄,容量增加,给作者留下许多想象和思考的余地,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情采韵味和艺术魅力。但是寓托之对象和所寓托之本意既要耐人捉摸,又要使人能够捉摸,如果过分玄虚、不可捉摸也不足取。